【PM】大模型产品化

写在前面 / 链接存档

背景:大模型产品化商业化的必要性

1. 大模型面临的商业化挑战

  • 大模型技术,无论是通用还是垂直,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实现商业化
  • 尽管AIGC平台开放和大模型toB服务的价格战层出不穷,但大多数模型依然未能激发用户的付费欲望

2. 产品化是商业化的前提

  • 大模型具有强烈的产品化潜力,但目前的【应用】仍显粗糙和“黑箱”

  • 用户需要自己探索AIGC的可能性和应用场景,这导致他们很难获得明确的产品满足和价值体验。

    需要的:从产品侧挖掘用户的可能需求并产品化 | 预测猜测并激发用户的消费需求

3. 技术潜力未充分挖掘

  • 大模型在技术上有巨大潜力,然而许多关键能力仍未被充分利用。
  • 很多基础功能的价值没有在产品设计上得到放大,这影响了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

现在大部分就是靠问答,进行信息搜索、信息提取、信息整合

应该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科幻片”式的AI畅想

4. 全球大模型产品化加速

  • 在商业化压力下,各大厂商(包括传统科技公司和新兴AI公司)开始加速大模型的产品化进程,推出各种创新的产品化策略,力求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产品和服务。

5. 产品差异化困境

  • 虽然各大公司纷纷推出新颖的AI产品和概念,但这些产品的本质差异难以界定,造成了市场上的混乱和迷茫。
  • 尽管每个厂商都有不同的产品策略,但很难明确其创新点和区别

有一点区别,但不大

第一种思路:通往全模态的胡旋舞

产品技术特点

AI 产品的进化:从听说读写到全模态感知

  •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大模型正逐渐突破文本、音频与视觉的界限,具备了“听、说、看”能力。

  • 这一转变标志着AI从只能进行基本的听写功能,向更加全方位的感知与互动发展,提供了接近真人交流的体验

产品案例 | GPT-4o与Project Astra:跨模态交互的代表

  • OpenAI的GPT-4o和谷歌的Project Astra都整合了跨文本、音频、视觉等多种信息收集能力,强调与用户的交互体验。

    大模型正在从只能听、读、写,变成同时也能看和说

  • 特别是GPT-4o,被称作OpenAI有史以来最为产品化的一款应用,因为其更加重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打磨了诸如响应速度、具体使用功能等被定义在产品侧的细节

  • GPT-4o 开创了一种新的产品模式:比语音助手的交互形态更多,作用更广,同时比传统的AI对话框模式降低了使用门槛,增加了使用场景

科幻感的 AI 交互体验和大模型产品模式-参考GPT-4o

  • AI 产品的使用体验:接近真人打视频电话

  • AI 产品的产品逻辑:科幻电影里对AI的想象

  • “类视频电话”的大模型产品模式:本质上将不同的 AI 感知、理解、生成能力进行融合。随着大模型不断发展,AI 技术不断旋转,犹如胡旋舞会越转越快,把不同模态下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内容生成能力都卷起来

    这个比喻妙啊

全模态大模型产品的发展趋势

方向1:类似 Sora 的视频生成能力,融合到主流通用模型中

让AI应用能够同时听、看、读,并且能够生成包括文字、代码、音频、图片、视频在内的种种内容。

方向2:垂直类的 AI 模型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通用模型集成的能力不断增多

就像GPT-4o里面“o”是Omni全能的意思。

全能,将是 AI 产品主要的发展方式

方向3:AI的记忆能力越来越强,导致“全能+定制化”成为AI应用的主要发展思路

“类视频电话”模式的出现:AI产品的未来

  • 目前阶段:大多数情况下,大模型还是为了与搜索、绘图、语音助手能力结合

  • 随着全模态感知,全模态理解,全模态生成的“三全大模型产品”不断发展,大模型将从【一种赋能技术】→【独立且全新的产品形态】

目前这个产品方向还不成熟,但是确定这个方向的意义重大

  • 类“视频电话”的 AI 应用、机器人管家 → 人类对于 AI 的最根本想象

第二种思路:类 ChatGPT 应用的集体舞

如果大模型是一支足球队,OpenAI这样的公司在前场进行突破,那么更多的AI公司、科技公司则需要在中场进行竞争。

现况:大量类ChatGPT应用

  • 在ChatGPT爆火之后,OpenAI开始在【智能体、文生视频模型、全模态模型】等领域发展,但大量借着这个机会入局大模型的公司,则更多是在打磨自己的【类ChatGPT应用】。

  • 大量聊天对话框模式的 AIGC 应用面世,面向 C 端用户,商业化盈利方式仍需思考

  • **以国产大模型阵营为代表的大量AI项目,都集中在了类ChatGPT模式这个环节上。**向前走的文生视频等应用还没有完成研发,而环顾左右则会发现大家的能力大同小异,动作整齐划一,只有概念口号是个喊个的

    这么真实的吗hhhhhh

  • 无论是叫【AI助手、智能平台、智能对话还是智能搜索】,本质上这些大模型产品都是类ChatGPT应用

    • 从最早的文心一言,到通义千问、豆包、Kimi、腾讯元宝、讯飞星火、天工,市场已经充斥了太多的类似产品,大模型变成了一场货真价实的集体舞
  • 囚徒困境:①想要收费来回收研发成本,但又怕收费引起用户不满,把用户推向竞品;②想要通过技术能力来实现差异化,但又拿不出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技术方案,于是只能在概念、名称、噱头上下一番功夫。

尝试:类 ChatGPT 应用尝试的产品化方案

途径1:强调类 GPTs 模式,以智能体撬动市场升级

大模型+对话开场,智能体作为卖点

  • 目前已有的智能体平台:文心大模型智能体平台,火山引擎的一站式AI应用开发平台扣子,腾讯混元大模型的智能体平台腾讯元器

  • 基础的AIGC对话免费+高阶智能体收费的产品模式,是接下来大模型商业化的主要考虑方向。

文心智能体平台

火山引擎扣子智能体开发平台-国外版Coze

途径2:把类 ChatGPT 产品作为流量入口

  • 大入口+小收费窗口的互联网模式:整体产品免费,但一些特定的功能可能需要开通会员或者使用代币
  • 收费功能可能相对比较专业,瞄准特定需求人群,或者比较新奇好玩,调动用户的猎奇尝鲜心理
  • 这种模式的问题:把整个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
    • 用户会有一种在玩免费手游一样的“被套路感”。
    • 而且整个入口的生态建设也需要更清晰的交互思路
    • 以免用户刚刚接触大模型就面对非常复杂,到处都是收费入口的交互逻辑。

途径3:把类ChatGPT应用与自身优势结合

  • 结合这些平台类企业其他的优势项目,从而期望达到1+1>2的效果,至少要将一部分原有平台的用户绑定到大模型应用上

    • **【百度】**就强调将搜索、文库、网盘等应用与大模型结合,以各种方式调用文心大模型。
    • **【腾讯元宝】**则宣布将与公众号创作生态进行结合,成为创作助手。
  • **【生态矩阵】**玩法:是互联网产品的一贯思路,但用户是否能够由此产生与大模型应用的粘性,是一件需要长期考量的事情。

  • 用户更希望看到的是非常生动、好玩,能够引发流行趋势的AI应用,而不仅仅是生硬的对话框。

  • 类ChatGPT应用真正的产品化春天,或许在于打破固化的AIGC对话聊天框架。把其能力抽取出来,变成更具有美感与传播力的软件产品。

毕竟集体舞里能被记住的,很有可能是不按规定动作的那一个

第三种思路:拟人化的贴面舞

将AI产品进行拟人

为什么 AI ≈ 拟人化?

  • 人类对AI的基础想象必须是拟人化、类人化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AI有名字,有个性,跟人类有共同记忆,而不是冷冰冰且万能的对话机器。

  • 从这个思路看,AI带来的最大价值是情绪与情感价值。我们需要与人对话,与人分享,和他人建立联系,但这个人可能也未必需要是真人。

    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且具有商业化潜力的。

  • 让大模型拟人化,与用户跳贴面舞,在接下来商业化压力越来越大的局面下,很可能成为很多AI项目的重点选择。

字节-豆包

比如说,豆包大模型当中就推出了角色扮演模型,AI会模仿不同人设、不同性格的人来与用户进行对话,并且可以通过智能体来自己设定聊天角色。

自分の思考:有一些智能体的功能就是角色扮演,通过提示词构建人设,确定形象和语言风格,与用户进行角色对话仿真

实现技术、前景、可能存在的问题

  • 有人设的聊天,重点是多轮对话的记忆能力

    • 这一点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大模型产品强调记忆能力,比如文心一言就强调多轮对话能力带给用户的沉浸体验角色感。
  • 技术难度小,价值可能很大,但容易触碰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的边缘地带。

  • 大模型拟人的产品化空间,应该会在未来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

  • 由此可能辐射到的数字人主播、专属AI助手等产品化形式,有着非常充裕的讨论和想象空间。

总结:带着镣铐起舞

  • 大模型的产品化,目前整体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情况里。

    • 【向上突破】,技术代差依旧明显,技术的未知领域情形不明;
    • 【横向竞争】,同类大模型产品过多,已经产生了让人窒息的挤压感;
    • 【向下覆盖】,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其实还对大模型应用没有感觉,找不到使用与付费的必要性;
    • 【弯道超车】,搞一些拟人项目,还容易触到各种雷区。

    这种情况下,大模型的产品化必须戴着枷锁跳舞,既要让观众看到,又要小心舞台上的荆棘。

  •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一个或者几个天才般的产品化创意,将解决一切大模型的苦厄。但在今天,做大模型产品的主旋律依旧是赔钱赚吆喝,打肿脸充胖子。

  • Copyrights © 2024-2025 brocademaple
  • 访问人数: | 浏览次数: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