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邦到帝国】8_罗马中兴_走向何方

写在前面

视频地址 是之前很喜欢练习打字(×的一段时间,看视频然后一个个字打下来的,当时视频说一句话我打一句,一个二十分钟的视频得看两倍时间,现在想来还真是降低开发效率的一些操作(捂脸) 都存在幕布那边,这回一次性整理一下

罗马中兴 走向何方

第三次布匿战争后

  • 罗马通过**第三次布匿战争灭亡迦太基后,便把注意力放在对东部地中海及伊比利亚的征服。从公元前190年到公元前140年间,罗马先后通过马其顿战争**、塞琉古战争加拉太战争维里阿修斯战争控制了伊利里亚、希腊、伊比利亚和小亚细亚。至此,整个地中海大体上已经处于罗马的势力范围之内。

  • 自第一次布匿战争以来,罗马在海外建立了六个行省(政治意义上):分别是西西里、科西嘉和撒丁尼亚、近西班牙、远西班牙、阿非利加和马其顿行省

  •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崛起,其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日益激化。主要的矛盾有: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奴隶与被征服者的矛盾奴隶主与平民及同盟者之间的矛盾上层统治者的矛盾等。整个罗马共和国后期的历史就是这些矛盾充分暴露和发展的历史。

  • 领土的快速扩张给罗马带来了新的挑战,很多传统的制度已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 具体表现在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兵源枯竭、权力不均等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

    • 当时的统治者前仆后继,以解决兵源问题为核心探索出路。

解决兵源问题

  • 随着疆域的扩张,罗马治理行省的成本越来越大,仅远、近西班牙两个省,罗马就摆了4个军团、近2万人的常驻军。

    • 公元前149年,马其顿叛乱(第四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147年,西班牙叛乱;公元前135年,西西里20万奴隶起义。凡此种种都表明,罗马要有效的统治这些行省,就必须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

    • 虽然罗马的土地越来越大,但能征到的兵丁却越来越少。这是因为罗马传统的公民兵制度是面向有产者的,公民参军受到财产的限制,丧失土地的公民就等于没有参军的资格。

    • 此时,有人提出了鼓励生育、延长服役年限的办法,但很快就遭到士兵和人民的反抗。

    • 所以,国家兵源匮乏一事,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亟需解决的问题。

提比略·格拉古改革

  • 公元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当选为保民官。按照他的思路,贫民没有土地,也就不能参军,如果改善土地分配、组织土地兼并、缩小贫富差距,那么兵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他提出了**土地改革法案**。
  • 提比略·格拉古的土改内容:
    • 任何人占有公有地不得超过500尤格(500尤格=1.25平方公里)
    • 如果家里有儿子,可以根据人数再加250尤格,但是每个家庭对的土地上限为1000尤格,超出部分上交给国家,由国家分配给无地的公民
    • 且禁止土地转让和买卖

格拉古兄弟改革运动

  • 法案一经出台,就遭到大地主们的坚决反对,提比略和他的弟弟盖约以及岳父阿庇安·克劳狄三人组成了改革委员会,经过一番政治斗争,使法案得以通过。

    • 但是,土地改革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短期内根本无法完成。与之矛盾的是,保民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且同一个人的两个任期间必须有间隔,也就是不能连任。

    • 所以,为了使政策延续,提比略必须冒着风险,违反常规竞选连任。而那些地主老财主们就等着他下台再给他使绊子。

    • 一方面,他们谣诬提比略,说他企图连任是破坏了祖宗之法,甚至有称王之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密谋武装干预选举。

    • 果然,就在选举当天,提比略及其300多名追随者在投票现场的暴乱中被杀。

    • 虽然改革的先锋被杀,但元老院慑于平民的愤怒,没敢取消土改委员会,土地改革依然进行。

    • 据统计,罗马土改的5年间,共有75000名小农得到了土地。

    • 公元前123年,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当选保民官。与哥哥提比略解决兵源问题的思路不同,弟弟认为除了在本土搞土地分配,开辟新殖民地也是一个办法。还可以用扩大公民权的方式解决兵源的问题。

    • 所以,他进一步将土改运动的范围扩大。改革涉及到土地、移民、粮食、税收和司法等方面。

    • 但是,当他提出将罗马公民权授予同盟者时,遭到了罗马平民的不满,失去了人心。因为此举严重违反了罗马自古以来的传统。

    • 当他下台后,反对派不但千方百计的废除他的改革措施,而且还要将改革派赶尽杀绝。公元前122年,盖约·格拉古及其同党3000多人在暴乱中被杀。这标志着为期10多年的格拉古兄弟改革运动最终失败。

努米底亚、朱古达、审讯

  • 公元前118年,罗马昔日的友邦努米底亚因政权交替爆发内战。5年后,朱古达取得内战的胜利登上王位。由于内战期间,朱古达杀死了罗马的商人。公元前111年,罗马元老院以此对努米底亚宣战。

    • 不料战事初起,朱古达就向罗马军队的指挥官卡尔普尔尼乌斯行贿。这事一传回罗马引发民众震怒,保民官美米乌斯在人民的支持下坚决要求审判这个受贿腐败的指挥官,并提出朱古达可以以安全的身份前往罗马当证人。

    • 可是在审讯现场,另一名收了朱古达贿赂的保民官用否决权保证他可以拒绝回答一切问题。

    • 朱古达来罗马一趟“旅游”,期间他还在罗马城找到了内战中对手的后人斩草除根。

    • 这背后都是金钱的力量,以至于朱古达临走之际对着罗马城感叹道,“这真是一座随时准备被卖掉的城市 如果寻一个好买家 估计罗马很快就亡了”,说完扬长而去。可见当时罗马政界的腐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朱古达战争

  • 次年,罗马再度用兵努米底亚,结果这次的指挥官懦弱无能,加之小商贩和妓女随军服务,军纪不整,屡遭失败。

    • 公元前109年,执政官麦特鲁斯赶赴前线后整顿军纪,扭转战局;直到公元前105年,在执政官马略的指挥下才夺取最终的胜利。

    • 朱古达战争中,罗马的很多弊病暴露无遗,上有长官贪污受贿,下有士兵软弱堕落。据描述:这是一支软弱而怯懦的军队,吃不来苦,只会耍嘴皮而不干实事,无组织无纪律,营地不设防,也无人放哨,他们只会四处游荡,打家劫舍……

    • 军纪涣散、腐败堕落、征兵困难等,都是使这场战争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

马略改革及其利弊

  • 因此马略对症下药,在战争期间对罗马的军事制度进行改革。

    • 第一,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放弃财产限制,任何公民都可以参军,取消了对无产者的限制。无产者的武器由国家发放

    • 第二,统一武器装备。士兵武器由国家统一生产制造,同兵种武器相同。

    • 第三,改革服役制度

      • 原来的罗马士兵参军一般是有了战争便参军,战事结束就解散回家,步兵一辈子打过16次仗就不用服役了

      • 马略将这一政策改为,士兵一旦参军就必须服役16年,将罗马的散装部队逐渐转化为一支由职业军人组成的队伍

      • 可是这些平民放下了手中的农活,脱离生产,没有稳定收入又如何解决呢?

    • 第四,实型军饷报酬制。国家为参军士兵发放年薪,步兵1200阿斯,骑兵3600阿斯,退伍老兵可以在被征服的地区获得土地

    • 第五,改革军队编制

      • 他将罗马军团划分为10个大队,每个大队有3个中队,其中每个大队是可以独立完成作战任务的单位,一个军团大概4500人

      • 此外,马略还严整军纪,加强训练,以提升士兵的战斗力。

    • 经过他的改革,罗马解决了征兵难的问题。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将为罗马披荆斩棘。比如击败朱古达,抵抗条顿人,镇压西西里奴隶起义

  • 当然**马略改革**也为罗马日后埋下了无穷祸患。

    • 首先,军民分离,日益职业化的军队渐渐的独立于公民之外,甚至蔑视公民,成为对公民具有威胁性的力量。

    • 其次,参军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当年的罗马人相信存国才有家,参军是为了获得荣耀和保家卫国;而今,大量的无产者和流民参军,是为了谋生和发财致富。所以这支职业化的军队更加渴望通过战争掠夺财富。

    • 为此,士兵们愿意追随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财富和土地的统帅,而那些有野心的统帅便投其所好,慷慨馈赠,收买士兵,进而将国家的职业军队作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即公器私用

    • 士兵和将军的关系日益密切,甚至取代了士兵和国家的关系。

    • 马略改革也为罗马日后走向军事独裁奠定了基础,未来的**苏拉凯撒等人的崛起,乃至罗马由共和进入帝国时代**,皆与此有关。

    • 不过在马略时代,也就是短期内,这些弊病还未能体现。马略改革赋予了罗马军队战斗力,使罗马成功抵抗日耳曼蛮族入侵(-113- -110),又镇压了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104- -101),以至于当时的人们称马略为罗马的救星和第二个罗穆路斯。

  • 士兵们更关心马略改革中关于退役后分配土地的事。

    • 公元前100年,马略再度当选执政官,萨图尼努斯担任保民官,两人合作想出一个分配土地的办法。

    • 即凡是跟着马略服役7年的老兵,都可以获得100尤格的地。土地来自殖民地,即高卢、西西里、马其顿和北非。为此,他们在海外行省建立殖民地,但是这一决策遭到了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反对

    • 这是因为马略的士兵里有很多同盟者,这些人基本没有公民权,如果获得了土地,等于获得了与公民一样的待遇。

  • **罗马公民权**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

    • 权利包括选举、被选举、婚姻、财产、诉讼和遗嘱权等。

    • 义务包括参与普查、服兵役、纳税等。

    • 公民权的身份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正常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长期以来,罗马依靠同盟者提供的兵源对外扩张,然而这些同盟者却没有得到与功劳相匹配的回报——战争获得的土地和财富,罗马老爷们拿走了大头,而有完整公民权的罗马人才有瓜分战利品的资格。长此以往,同盟者们也意识到罗马公民权的尊贵价值。

    • 为了不让外族人分蛋糕,罗马保守派将公民权视为独享的囊中之物,所以扩大公民权自然就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

  • 在马略老兵的支持下,保民官萨图尔尼努斯不但采用高压措施强制推进改革,还用暗杀执政官候选人的手段,让支持自己的执政官上台。这一暴力行为激起公民的不满,还造成改革派内部分裂,元老院保守派趁机反攻。最终,萨图尔尼努斯死于民众的乱石之中。

  • 从改革派的几位高官之死(提比略-保民官-死于选举暴乱盖约-保民官-死于暴乱萨图尔尼努斯-保民官-死于乱石德鲁苏斯-保民官-死于杀手暗杀)可以看出罗马共和国社会危机之深很多法律原则已经被暴力行为所践踏,保民官身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保证也已经成为了历史和空话

总结

  • 【格拉古兄弟改革】
  • 【马略改革】
  • 【萨图尔尼努斯改革】
  • Copyrights © 2024-2025 brocademaple
  • 访问人数: | 浏览次数: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