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邦到帝国】4_扩张之路_一统半岛

写在前面

视频地址 是之前很喜欢练习打字(×的一段时间,看视频然后一个个字打下来的,当时视频说一句话我打一句,一个二十分钟的视频得看两倍时间,现在想来还真是降低开发效率的一些操作(捂脸) 都存在幕布那边,这回一次性整理一下

扩张之路 一统半岛

  • 罗马在经历了高卢之劫后,又用了四十多年解决了旧征服城邦叛乱和拉丁同盟之间的矛盾。随后,罗马便将目光投向亚平宁半岛中南部。

起因

  • 公元前343年,罗马的势力向南扩张至坎佩尼亚边界。

    • 恰逢此时,与罗马人原本关系交好的萨莫奈人也扩张到了这里。这一年,萨莫奈人为了控制交通要道,进攻西迪奇尼人的主城泰亚诺姆(Sidicini/Teano)。

    • 泰亚诺姆告急,不得不向邻居坎佩尼亚人求援,不料多国联合也没能打过强大的萨莫奈人。坎佩尼亚人赔了要地又折兵。

    • 危机之中的坎佩尼亚人,转而向罗马派遣使者求援。为此,他们主动交出城池和土地,愿意成为罗马人的附庸。

    • 因此,罗马打破了与萨莫奈人长期友好的关系

第一次萨莫奈战争

  • 公元前343年,罗马对萨莫奈人宣战,**第一次萨莫奈战争**就此爆发。

    • 起初,双方进行了三次较量,罗马总体上占据优势。此时与罗马隔海相望的友邦迦太基还送了个王冠礼物给罗马以示庆贺。

    • 战争到了第二年,罗马驻扎在前线卡普亚的士兵发生叛变。这一转折,让罗马与萨莫奈人的战争陷入僵持。

    • 公元前341年,萨莫奈人和罗马人止戈修好。

    • 但是,自停战之后的14年间,双方一直因为土地和附庸的问题暗中较量,但斗而不破。

    • 直到公元前326年,萨莫奈人控制下的那波利发生叛变投靠了罗马。

第二次萨莫奈战争

  • 于是,双方为了争夺中南部亚平宁的利益,第二次萨莫奈战争爆发。

    • 起初,罗马取得了一些胜利,占据优势。直到公元前321年,萨莫奈人施计,将5万罗马士兵围困在卡夫丁峡谷(Caudine Forks)。

    • 萨莫奈人选择让罗马人放下武器,脱下铠甲投降,并给他们戴上牲口用的枷锁,以示羞辱。

    • 卡夫丁峡谷战败的消息传到元老院,元老院大感震惊和耻辱,下令一年内禁止娱乐活动。

    • 这次大败也让罗马人长了记性,自此之后,厉兵秣马,革新战法,改进武器,扩充军队。

    • 公元前312年,监察官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主持修建了一条从罗马到卡普亚的大道。此外,还与萨莫奈人周围的城邦改善关系,建立同盟。此举将萨莫奈人彻底孤立。

    • 公元前304年,双方因疲于战争,停战言和。

战争间歇

  • 和平之后,罗马修养生息,稳固自己在坎佩尼亚、阿普利亚等地的统治。
  • 萨莫奈人也试图寻找卢卡尼亚人建立同盟,但却遭到拒绝。萨莫奈人于是向卢卡尼亚人派兵。卢卡尼亚人自知不敌,于是向罗马人寻求援助。

第三次萨莫奈战争

  • 公元前298年,第三次萨莫奈战争就此爆发。

    • 这次,萨莫奈人联系埃特鲁里亚、高卢、翁布利亚等势力联合对抗罗马。初次交战,罗马便遭到伏击而惨败。

    • 在国家危难之时,罗马召集退役老兵和奴隶组成军队与之决战。最终萨莫奈人投降,割让土地城池。

  • 萨莫奈战争之后,罗马在亚平宁半岛确立了霸主的优势地位,随后便将南部的希腊人作为扩张的目标。

他林敦、皮洛士、象战

  • 公元前282年,罗马的一些战船违反条例驶入他林敦港口并遭到他林敦守军的反击。互派使臣交涉无果后,双方随即进入战争状态。

    • 他林敦城只是希腊人的殖民地城邦,此时根本就不是强大的罗马人的对手。

    • 于是他林敦向希腊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求援(King of Epirus : Pyrrhus),而皮洛士野心勃勃,他渴望成为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征服者。他答应了他林敦的出兵请求。

    • 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率领25000人和20头战象登陆他林敦,双方于赫拉克利亚附近交战。

    • 希腊一方有30000步兵、4000骑兵、500投石兵、20头战象,由皮洛士指挥;罗马一方有40000步兵、2400骑兵,由拉维努斯指挥(Laevinus)。

    • 皮洛士将他的部队部署在赛瑞斯河的左岸以逸待劳,并派遣了一支前哨小队监视罗马人的动向。

    • 黎明时分,天色昏暗,罗马军开始渡河,并排遣骑兵向希腊的前哨侦查队发动突袭。

    • 与此同时,罗马人渡河的消息很快便送到了后方的皮洛士那里。他立即令手下的骑兵打头阵,大部队向河岸靠拢。

    • 先进场的希腊骑兵向罗马军阵发动突袭,待皮洛士的步兵主力赶到,骑兵开始后撤,由希腊的弓箭手和投石兵进入战场。一波箭雨过后,罗马军团与希腊方针短兵相接。双方均发动了七次进攻,但都没能攻破对面的阵型。

    • 一个是在意大利久经沙场的军团,一个是傲视西亚训练有素的方阵,北地中海两大强权的首次较量便陷入僵持。

      • 期间皮洛士担心自己一旦战死,士气大减,必然失败,于是与属下交换了铠甲。不料,这位穿着皮洛士铠甲的士兵成了罗马人进攻的重点对象,没过多久便战死沙场,致使希腊士兵以为主帅殉难,士气浮躁。

      • 皮洛士一看大事不妙,赶紧脱下头盔,证明自己还活着。士兵们看到主帅没有死,瞬间士气倍增,与罗马人再度陷入僵持。

      • 这时,皮洛士祭出大象,这让没见过大象的罗马人十分震惊,人心惶惶;而罗马骑兵的马见到了这种庞然大物也受到惊吓,不受控制。顿时罗马军团阵脚大乱。

      • 就在这关键时刻,皮洛士令手下的骑兵向对方猛冲。最终,罗马军战败,向河对岸撤离。

      • 罗马有7000人战死,1800人被俘;希腊有4000人战死,双方伤亡均十分惨重。

迦太基游说元老院、皮洛士残暴统治

  • 战后罗马积极防御,征召新丁入伍。而皮洛士率军北上,经过坎佩尼亚,直达拉丁姆,除了沿途劫掠,并无其他战果 。冬季来临,双方就此罢兵。

    • 次年春,双方在阿斯库鲁姆交战。罗马战败,皮洛士惨胜。

    • 以致于他(皮洛士)这样形容了这场战役:如果我们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那么恐怕谁也不能跟我回国了。

    • 因此,皮洛士派使者与罗马元老院和谈。这时,邻国迦太基也来掺合。他们表示,能够支持罗马继续与皮洛士交战。

    • 海对岸的迦太基此时垂涎于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这些城邦为了自保,自然是希望皮洛士能够帮助他们,以震慑迦太基。

    • 于是迦太基为了阻止皮洛士干涉西西里,才有了游说罗马元老院的这一幕。

    • 有了迦太基的支持,罗马坚决拒绝了希腊的议和条件。

    • 皮洛士在意大利没有讨得便宜,转而带兵南下,支持西西里的希腊城邦与迦太基对抗。

    • 皮洛士在西西里转战三年,战果颇丰,甚至已经计划渡海进军迦太基本土。

    • 但是,皮洛士在西西里的残暴统治引起了这些城邦的恐惧,以至于一些城邦直接叛逃到迦太基一方,其他城市也在有所密谋。

    • 这种情况下,皮洛士不得不放弃对西西里诸城邦的控制,带着不对,返回意大利响应萨莫奈人的求助对抗罗马。

他林敦投降

  • 公元前275年,双方在贝内温图姆交战(Beneventum)。这次罗马在执政官马库斯·登塔图斯(Manius Denttatus)的带领下夺取胜利,还俘获了8头战象。

    • 战败的皮洛士撤退至他林敦。这次失败也让他建立地中海霸权的梦想化为了泡影。不久后,皮洛士返回希腊的伊庇鲁斯

    • 公元前272年,罗马包围了他林敦城。他林敦投降。

    • 至此,除了北部波河平原的高卢人外,意大利已经尽在罗马的统治之下。

罗马对意大利的两种统治方式

  • 罗马对意大利的统治,不是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是实行了两种统治方式。

    • 统治方式一:合并

      • 被合并的地区基本都是罗马城附近。这些地区被征服后,划为罗马公社的公有地,居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半公民权。

      • 半公民权是一种过渡形式,后来大多享有全公民权。

      • 这样一来,各个城市也为争取全公民权而竞争,而不是反抗罗马的统治。

      • 比如拉丁姆各族、坎佩尼亚大部、埃特鲁里亚南部和萨宾大部,这些地方的居民也给予了公民权或半公民权

    • 统治方式二:同盟者

      • 同盟者的城市与罗马订立盟约,在战时要听从执政官的命令提供军人,外交上与罗马共进退,战争胜利可以与罗马瓜分战利品。

      • 除此之外,各盟邦有充分的自主权,语言、宗教、货币都允许特色,甚至不用纳税。

      • 比如埃特鲁里亚北部、亚平宁山区各族、南意大利各族和城邦等。

      • 这里也分为两种:拉丁同盟者和意大利同盟者,前者的地位似乎更高一些。

    • 无论是合并者或同盟者,都很少有完整的公民权,即这些人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 罗马人用这种方式,把各种城邦和民族都围绕在以罗马为核心的统治体系之下
  • 完成了意大利统一的罗马,有了稳定的后方,向构建地中海霸主的目标又进了一步。南面的友邦迦太基和东北面的希腊皆是罗马的强大对手。

  • 本次重点内容:
    • 【萨莫奈战争】
    • 【皮洛士战争】
    • 【罗马在意大利的统治方式】
  • Copyrights © 2024-2025 brocademaple
  • 访问人数: | 浏览次数: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