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读书摘记

写在前面

这本书好像是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集,只是以最出门的《罗生门》命名,其中包含了《罗生门》《鼻》《手帕》《地狱变》《蛛丝》《橘》《舞会》《密林中》《矿车》《阿富的贞操》《一篇爱情小说》《单相思》《侏儒警语》等文章。

目前看到的部分是《地狱变》 读起来感觉是跟《罗生门》一样印象深刻的作品。

本文是以上作品的一些句子摘录以及一些可能对自分の文学创作(?有益的批注

摘录始于此

译本序

书山稗(bai四)海,文史苑囿(you四),于中沉潜含玩,钩沉抉隐,一旦发而为文,自是信手拈来。随机生发,纵横捭(bai三)阖,不可抑勒。从王侯衙役到市井小民,从寺院高僧到天主教徒,从紫宸之深到江湖之远,在其笔下无不呼之即来,腾跃纸上。

  • 钩沉抉隐:“钩沉”与“抉隐”意思相近,都有“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的意思

  • 沉潜:①在水里潜伏、沉没。②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③集中精神;潜心

值得注意的是,芥川的历史题材小说并非为了演绎历史典故和翻拍历史人物,而是身披历史戏装的“现代小说”,目的在于借古喻今,针砭时弊,臧否人物,传达现代人的生命窘态和灵魂质地。……原典出入自如,布局浑然天成,主题独出机杼,笔致摇曳生姿。

  • 臧否:①褒贬,评论 ②善恶

芥川生性敏感,纵然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也往往使其脆弱的神经震颤良久。一般来说,他不重描绘而意在发觉,疏于叙述而工于点化。少的是轻灵与潇洒,多的是沉郁与悲凉。

无论得于史料之作,还是拾于现实之篇,其一以贯之者,大约是以下两条主线。一是对人性中“恶”的暴露、揶揄和鞭挞。第二条主线便是对人对人生的幻灭感亦即厌世主义倾向所导致的对艺术的执着与痴迷,这或许也是出于对前者的一种补偿心理。

尤为可贵的是,“他有意识地创造了文体——不是陈陈相因(的文体,而是一扫庸俗气味的艺术文体”(中村真一郎语),堪称典型的艺术至上者。

  • 陈陈相因:粮仓里的米谷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可以说,对中国古典的向往和对中国现实的鄙视是芥川“中国认识”的一对矛盾。前者使之怀有文化上的自卑,后者催生其现实中的傲慢(“日本优越论”)。这其实也是日本近现代主流知识分子或精英阶层共同的基本倾向,纵令夏目漱石亦不例外。愈到后来,自卑愈见其轻而傲慢愈见其烈,在结果上成为日本对外扩张和侵华战争所以顺利推进的重要思想舆论资源和社会基础。

  • 纵令: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退一步提出某种情况。 例句:纵令失败,我们也要继续实验。

  •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例句:①这首乐曲饱含一种黄钟大吕的气势。 ②他的这篇短文十分朴素,却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③堪称黄钟大吕的鸿篇巨制

人的内心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情感。无疑,没有人不同情他人的不幸。可是,一旦对方好歹从不幸中挣扎出来,却又因此产生若有所失的怅惘。说得夸张一点,甚至出现一种想使之重新陷入不幸的心理。于是,不觉之间开始对其怀有某种敌意,尽管是消极的敌意。不知个中缘由的内供之所以怏怏不快,无非是因为他从池尾僧俗的态度中,隐隐觉察出了这些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地狱变

这是因为,良秀笔下的众多罪人,上至三公九卿下至乞丐贱民,网罗了各色人等。有峨冠博带的庙堂高官,有花枝招展的年轻宫女,有颈挂麻纸的诵经僧,有高底木屐的书童,有长裙飘飘的豆蔻侍女,有手持供钱的阴阳先生,无暇一一列举。总之,如此形形色色的诸多男女,无不惨遭牛头马面的摧残,在上下翻腾的浓烟烈火中如风吹败叶般四下狼狈逃窜。

那被烟呛得白惨惨的面庞,那随火乱舞的长飘飘的秀发,那转瞬化为火焰的美艳艳的樱花盛装——所有这些是何等惨不忍睹啊!尤其每当夜风向下盘旋而烟随风披靡之时,金星乱坠的红通通的火焰中便闪现出少女咬着堵嘴物而始终拼命挣脱锁链时那痛苦扭动的情形,令人觉得地狱的大苦大难活生生展现于眼前。

刚才还在为地狱的惨烈场面惊恐困惑的良秀,此刻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浮现出无可名状的光辉——一种近乎恍惚状态的由衷喜悦之情。

  • Copyrights © 2024-2025 brocademaple
  • 访问人数: | 浏览次数: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